剧情介绍

1995年7月,斯雷布雷尼察。艾达是联合国的一名翻译。当塞尔维亚军队入侵波什尼亚克飞地并接管那里的权力时,她和她的家人和其他成千上万的人一样,在联合国营地寻求保护。激烈的政治谈判开始了,阿伊达不得不进行翻译,通过翻译她得知了致命而残酷的信息。但尽管信息的爆炸性极强,她还是坚持着逃脱迫在眉睫的命运的希望。

评论:

  • 范古兰 2小时前 :

    全片基本上可以说是零血腥刺激镜头,但整体悲壮凄美的氛围却营造的很足很足

  • 郎山槐 8小时前 :

    一场沉浸式的观影体验,从没想过战争片也能让人有这么强的共鸣感和投入感,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太迷人了~

  • 纪晨旭 9小时前 :

    电影感和年代质感有了,动作打戏和镜头运动也有设计感,就是这个剧情过于流水账,情绪始终没起来

  • 钦晓昕 8小时前 :

    所以诗电影为什么要拍老哥48小时极限炸碉堡的故事

  • 羿倩雪 5小时前 :

    整体不错

  • 袁宏博 6小时前 :

    国美也确实是国美,片子的画面做的很漂亮,光线,声音,构图什么的很舒服,但与片子本身割裂,没撑起来。

  • 运腾 2小时前 :

    黑白影像和长镜头的处理方式让我想起了匈牙利导演米克洛斯·杨索的《红军与白军》,虽然是看似枯燥的非商业表达,但画面却不会产生视觉疲劳,一是因为镜头一直是运动着的,很多镜头在游戏45度视角和平行侧视中调度,增强代入感同时保持了环境和角色直接的连接性。二是叙事上除了正常时间线,也加入了很多富有中国诗意禅宗的表达,让这部非主流主旋律的电影多了一些浪漫主义色彩。

  • 祁于窈 7小时前 :

    最大的问题是长镜头调度下的斯坦尼康摄影,太晃了完全不能入戏。塔可夫斯基之类的诗意电影都是用沉稳的轨道或者吊臂。还有这种假黑白影像更多的是消色,有点像银版画,数字感下的伪劣质感太难看了。故事就不说了,完全是一般般的实验影像,感觉都算不上电影,电影有看不清脸的吗,灯光的消失.

  • 星骞 9小时前 :

    值得鼓励 国内没有特别好的战争片

  • 桑泰然 5小时前 :

    新选组的故事值得重新审视。因为众所周知,维新派得势后,进行的明治维新,内在地包含毁灭日本的道路,那就是脱亚入欧。 日本的所谓“脱亚入欧”,就是要强行挤进老牌殖民帝国的行列,搭殖民主义的末班车,分一杯羹。这就使它既受到老牌殖民帝国(如英、法、以及后来的美国)的反对,也受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的反对,日本绝没有可能同如此庞大的力量相抗衡,彻底失败是它必然的命运。

  • 茜嘉 3小时前 :

    了解挺进师历史的人大概都会对电影里的浙江方言特别有亲切感,这写实态度真的要点个赞。

  • 洋翊君 5小时前 :

    巨大的求生欲望和必死的决绝奇妙融合。

  • 谷凌晴 6小时前 :

    在军令面前的挣扎和死亡,牺牲的都是活人,聚焦在个体的苦痛中。

  • 祁熠 1小时前 :

    对幕末史没点了解的真看不下去,不过我算是懂

  • 祖吉帆 1小时前 :

    所以,假如新选组获胜,日本是不是就能避免走向毁灭?东亚人民是不是就不用遭遇日本法西斯的荼毒了呢?

  • 鹤文 8小时前 :

    故事的切入视角很独特,了解到了挺进师这样一支平时不是很耳熟能详的队伍。

  • 温玉英 5小时前 :

    确实如导演所说是一部“两边都不讨好”的电影

  • 焦紫萱 3小时前 :

    最后那个脸拉镜头让我以为会转化成一个象征符号或一幅画之类的。

  • 褒梦菲 7小时前 :

    不过,属实太流水账了。

  • 相建树 4小时前 :

    正是低饱和度的暗色画面,才更好的凸显了人性的光亮。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