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日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高清

评分:
9.0 推荐

分类: 记录片 2009

导演: 尤里斯·伊文思

剧情介绍

  简介:
  在世界电影史上,尤里斯·伊文思被称为纪录电影的先驱,与美国的罗伯特·弗拉哈迪、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和苏联的吉加·维尔托夫并称为四大纪录电影之父,与其他三位不同的是,伊文思的创作生涯最长,在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拍摄了60余部影片,一部寻找失落青春的诗意纪录《塞纳河》曾使他获得1957年的戛纳金棕榈大奖。
  中国的抗战不仅掀起了中国电影人的创作热情,也吸引了国外电影大师的镜头。上世纪30年代末,多位国外记录片导演来华摄制影片,他们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尤里斯·伊文思。伊文思1938年在中国拍摄的《四万万人民》不仅是他电影生涯的代表作,也是他与中国维持50年的情谊的开端。从抗战开始,在不同的年代,他用自己的镜头纪录下了不同的中国。
  外国人来华拍纪录片的历史,最早大约可以追溯到电影诞生的那几年。1896年,卢米艾尔兄弟派出了数百名摄影师奔赴世界各地拍片,其中一些摄影师就曾来华拍片。此后,美国人、意大利人、苏联人、瑞典人都曾经把镜头对准过中国,但多是风光片及风土人情、文物考古、民居民俗的纪录,直到战争的悄然到来。1935年,在燕京大学任教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用一台十六毫米手摇摄影机拍下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场面,今天已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1938年,尤里斯·伊文思来了,这个“飞翔的荷兰人”飞到了中国,与他同行的还有我最崇拜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1936年,两个勇敢的人在西班牙内战爆发之际,把摄影机和照相机的镜头对准了这片燃烧的土地,伊文思拍摄了广受赞誉的纪录片《西班牙土地》,而卡帕也因拍摄《共和军之死》的照片一举成名。 “纪录”拥有了出生入死的刚毅血性。从此,“什么地方燃烧,就去什么地方拍摄”被奉为摄影师的职责。西班牙内战是西方前线,而中国战场则被称为是反法西斯斗争的东方前线,从西方前线远涉到东方前线,伊文思和卡帕在中国拍摄的珍贵图像仿佛西班牙影像的回音。
  1938年4月初,在抵达中国不久,二人便拍摄了“台儿庄战役”,那是值得庆贺的第一场正面击溃日军的胜利,伊文思和卡帕要求上前线拍摄,最终未能拍到决战的场面,因为他们是外国人,没人敢为他们的生命承担风险,但他们还是抓住机会在台儿庄附近的小树林中拍摄了这场战斗。伊文思回忆说:“我不是一个作家,我通过画面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我一定要表达死亡对我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拍几个尸体,而是拍摄整个一段,死亡牵连到的往往是许多人。我触到了中国,中国也触到了我,我拍了战争,拍了一个在战争中瓦解,又在战火中形成的国家,我看到了勇敢!”
  纪录这场战争的《四万万人民》成为了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真实写照,并且起到了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积极作用,这些影像成为后来中国抗战影片的重要素材。而卡帕生平最有力度的照片,就是他拍摄的遭日军空袭后的劫难场面。
  正如卡帕那句永远的名言:“如果你照片拍得不够好,因为你离得不够近”。1954年,卡帕在越南战场触雷身亡,如一个不参与杀戮的斗牛士般身着光彩耀目的斗牛士装束轰然倒下,而伊文思继续潜行在战火中。
  伊文思的冒险不是赌徒的博彩,也不是亡命徒般的轻生,而是为激情所贯注,为信仰所战斗的勇气。在中国抗日战场上,在越南抗美的丛林中,在古巴剿匪的追击中,甚至在70岁高龄,依然在战火中拍摄。这个“飞翔的荷兰人”被祖国放逐,却四次来中国,他称中国是收养他的“第二故乡”,他爱这里的人民。
  红色电影的开端——延安电影团
  伊文思在临走之前,秘密地把一台埃摩摄影机交给了一位左翼影人吴印咸,这位吴印咸后来被称为共和国摄影艺术的拓荒者。1938年秋,吴印咸和袁牧之两人带着这台摄影机和从香港购得的全套电影器材到达延安,在八路军总政治部下成立了“延安电影团”。
  最初电影团只有6个人,有电影工作经验的仅有3个。1938年10月1日,电影团开拍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记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0年袁牧之将完成的影片底片带到苏联,没想到正好苏德战争爆发,没能在苏联印出拷贝送回国内放映。进入40年代后,电影团拍摄了多部新闻短片,在根据地露天放映。

评论:

  • 唐子怡 2小时前 :

    在恐怖主义袭击全球的环境中,来自一个陌生小镇的温情和善良简直让人倍感温馨动容,人性多么糟糕,人性又是多么美好。20年后,在全球矛盾越发冲突的当下,仍在疫情中挣扎的我们同样渴望着这样一抹来自远方的温暖,来自每个人的友好与关怀,尽力给别人带去力量吧。

  • 商巧风 3小时前 :

    CFA!!!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剧!!!本岛民热泪盈眶!!!

  • 冬林 6小时前 :

    歌好听,故事还行

  • 元晴雪 9小时前 :

    干了这杯枫叶国鸡汤,看得人老感动了QAQ 几年前在多伦多的Princes of Wales剧院看过这部音乐剧,卡司是哪个版本早不记得了,但音乐挺好听的令人印象深刻,是个蛮令人动容的故事而且它竟然真实发生过。计划去纽芬兰玩玩在b站重看了一遍,笑出猪叫,太有梗了,而且不知道为啥感染力十足,不管是冰球场当冰箱,村里人手一件的黑红格子衬衫,Shoppers DM和Timmy’s,还有酒吧里的Molson霓虹灯。最喜欢女机长独白的那一段,太飒了。最近在看纽芬兰旅游局的一个节目,俩大妈在岛上各处收集民间故事,在甘德就见到了照顾飞机上动物的两位镇民,剧里来自德克萨斯的女士和英国绅士的互诉衷肠的Dover Fault 瞭望塔也成为了当地津津乐道的定情之处,可太有意思啦哈哈哈哈

  • 怡曦 9小时前 :

    对美国人而言,911当然是一场悲剧。而对美国以外的人而言,911的意义则要复杂得多。它可以是分流与冲突的开端,也可以是对团结的提醒和呼唤——具体相信哪个,我们可以自己选。

  • 婧婧 4小时前 :

    没有特别抓耳的歌,印象最深的一段是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一起祈祷。演员真的都很厉害,一人分饰多角,完全不会混淆。看完还是很感动的。

  • 媛俊 2小时前 :

    表白机长《Me and the Sky 》太好听

  • 彩娅 6小时前 :

    这大概就是美国主旋律题材了,但是很优秀。请假紧凑连贯,音乐动听。演员业务能力真的很强,每一个都很能打,从头到尾都是这些人不停地变装切换人物,他们应该都是热爱舞台的人吧,看到这样的表演也是一种幸运。每次看舞台剧谢幕时演员的敬礼和观众的掌声都让我热泪盈眶,充满热情。

  • 弭念双 1小时前 :

    过度煽情,但眼泪不值钱,歌不错,特别是机长姐姐那首。

  • 奚瑾瑜 1小时前 :

    个人认为是最适合pandemic时期的一部剧,去年的时候也一直听着something's missing,毕竟疫情给我们带来的变化太多了,原本去年能在国内巡演,现在也遥遥无期。再加上官摄是在宽街重开的时候录的,台下的观众和台上的精彩演出,才更好地共同造就一部好的音乐剧,看得我真的是止不住的泪与笑。(所以真的没必要老想着拍电影版,搞个官摄出来该去剧院还是会去看的🙄)

  • 婷栀 2小时前 :

    大事件下的小人物的角度,很不错的musical

  • 宰令慧 0小时前 :

    无与伦比的舞台艺术,12位演员,精彩绝伦。

  • 家晨 8小时前 :

    基于二十年前改变世界的真实事件,十年前的百老汇作品,官摄在今天这样的时期放出,站在全世界最偏僻的一个角落,呼唤人与人之间的守护和善意,再没有更合适的时机了。

  • 卫玥 4小时前 :

    小舞台,省演员,12人个个分饰多角,营造出人声鼎沸之感。技术上节奏明快,过场如飞,毫不拖泥带水,却一点也不突兀,有非常高水准。故事上就是一报告文学,却让人看得津津有味,灾难之际陌生人似乎更易释放善意,写得足够细腻。当然对于遭受更多苦难与灾难的人群来说显得似乎有些矫情。

  • 丰银瑶 7小时前 :

    岛民们都好善良可爱。比天灾可怕的是人祸,愿世界和平。

  • 希涵瑶 5小时前 :

    主题、演员、音乐、灯光、色调,全部完美,角色转换更是牛得没话说。这么短的时间凝聚了这么多种感情,同时没有违和感和生硬感,太强了。

  • 岳帅灵凡 1小时前 :

    发生在纽芬兰小岛上的暖心故事,真是一群可爱的人。p.s.前有《汉密尔顿》,后有《来自远方》,这样的官方录制麻烦多来点好吗!

  • 吴善静 8小时前 :

    形式太有意思了,音乐剧真的拥有无限张力,安慰生活在2020年以后的我,那首Prayer太震撼了,Me and the sky机长好帅气。

  • 巫若云 2小时前 :

    音乐剧真是太高尚了 节奏 情景 台词 这就是吸引人的地方

  • 彩雪 5小时前 :

    看的是官摄所以标个电影吧~很感动…机长之歌很振奋;“tonight we honour what we lost but we also commemorate what we found”。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